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软化水使用量由1350立方米/天提升至1700立方米/天,节约锅炉清水拉运费用148万元。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该厂清水减量替代工程持续释放的效益红利。2024年底,针对注汽供水量不足的问题,高升采油厂启动清水减量替代工程,通过“污水深度处理扩容+软化水替代+管网优化”三步战略,实现注汽供水系统全面升级。
5月6日,在高一联4号树脂罐旁,队长王小兵正紧盯仪表数据,记录树脂罐再生处理的运行参数。“去年这时候,单罐再生期间日处理量直接‘掉’了20立方米/小时。”王小兵介绍,“现在有了‘替补队员’,再生期间处理能力也能保持稳定。”作为该厂污水深度处理的“核心车间”,高一联的四台树脂罐日夜运转,将油井采出污水中的钙镁离子“过滤”干净,转化为符合注汽标准的软化水。这些“重生水”经过加热,成为驱动地下原油流动的“热能引擎”。
今年一季度,该站污水处理量同比增加2.4万立方米,软化水日利用量提升350立方米,每天还能“挤”出300立方米供给压裂作业。如今,前端制水与后端用水终于跳起“平衡舞”,清水减量工程真正实现了“让每一滴污水创造价值”。据悉,年初进行注汽摸排时数据显示,因管网不畅,39口注汽井每年需消耗10万立方米清水,仅罐车拉运费用就达275万元。生产运行部副部长于光亮表示,“有的末端压力不足,有的管线‘单线作战’,软化水根本送不到‘田间地头’。”
为了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今年1月高升采油厂开展“四维治理”,在12站、27站启用采暖泵“兼职”供水,解决“水流不动”难题;2台移动增压撬灵活调配,动态提升末端压力;小莲花泡平台消耗气管线实现“高低压切换”,注汽时供高压外来气,平时输低压消耗气;26站加药泵升级为“变形金刚”,注汽时变身2.5兆帕增压泵。“现在软化水可以直达每口‘口渴’的注汽井,再不用靠罐车‘输液’了。”于光亮说。
“等水来”到“水自来”,这场综合治理不仅打通了物理管网,更连通了效益增长的“神经网络”。在清水减量替代工程中,高升采油厂创新实施“三精”策略提质增效。高18-莲H701井场盘活闲置注汽管线,实现3口井污水直供,节约管线成本19万元;高269平台通过管网多功能改造,7口井年省拆装及清水成本27万元;四个月累计减少补水15井次、保水9井次,运费直降148万元。
与此同时,高升采油厂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在清水减量上下足“绣花功夫”,曙150井采用地表水压裂,节约清水量1.2万立方米;水套炉补水改用软化水,日均节水10立方米,张一块区域9口井压裂以软化水替代清水。四个月来,该厂清水用量同比减少3.84万立方米,直接节约成本76.8万元。
“这就像给全厂装上了‘水效益’倍增器。”新能源项目部副主任冷文学表示,每投入1元改造资金,可产生4元的综合效益。随着软化水在注汽、压裂等环节的逐步替代,高升采油厂正向着“全年节约清水10万立方米”的目标稳步迈进。
河南油田工程院双河采油工程所研发的“泵封一体双封快速换层管柱技术”控水增油效果显著。今年前6个月,该技术在169口油水井上成功应用,累计增油1675吨,同时高效控制无效注水4220万立方米,累计降低作...
6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在新疆油田首口“套中固套”试验井成功下井应用,为非常规油气老井剩余油气资源二次开发、挖潜增效提供了装备利器。
日前,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在古城油区开展实战化防洪防汛应急演练,通过无脚本、不通知的“双盲”模式,检验应急队伍在水体污染场景下的处置与协同能力,为汛期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往年天气酷暑难耐,穿一身工服工作非常热,今年单位给我们准备了冰袋马甲,我们穿上它,身体迅速凉快了起来,巡检干活时一点都不担心中暑 。”7月7日上午,在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面14-5-斜2井现场上,身穿...
去年以来,江汉油田在江东区块高陡构造带开展压后取心工作,取得页岩储层高陡构造带压裂缝网扩展新认识,并指导了江东区块立体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的优化,使江东区块开发调整井组采收率提升至28.5%,较一次井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