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如何突破“大而不强”困境?   

  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工信部原材料司二级巡视员韩敬友指出:“精细化工不仅是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战略支点。”这一论断在大会同期举办的2025精细化工创新发展论坛引发共鸣,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精细化是化工品最大的增长点,破解精细化工行业结构性矛盾、突破科技创新瓶颈,已成为实现石化强国梦的突破口。

  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什么是精细化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宝山指出,按照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的相关论述,精细化工通常指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是与基础化工相对而言的。

  当前,我国精细化学品的年产能已经接近2亿吨,大宗产品供应有余,总体保障率达到90%。相对应地,精细化工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提升,不断打破国外技术与产品的垄断,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领军企业。

  此外,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在全球市场中也占有比较突出的竞争地位。比如农药、合成高倍甜味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5%,橡胶助剂达70%,食用有机酸、饲用维生素达60%。

  但是,当前精细化工领域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食品添加剂、传统农药等自给率大于130%,而光刻胶、特种气体、高端湿电子化学品等产品自给率却不足20%。此外,产能释放不足、应用技术薄弱、关键原料受限、市场推广不力、替代不及预期等短板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郑宝山提醒:“精细化工的短板就是我们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绊脚石。”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突围

  “目前精细化学品可展现的性能与下游期望值相差巨大。99%的精细化学品我们能做,但产品稳定性与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资深化工行业专家杨向宏说道。

  科技创新是破局“利器”。“以信越化学为例,它由一家氮肥厂蜕变成全球PVC和半导体硅材料领域的顶尖企业,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杨向宏介绍道,“再以3M为例,它拥有46个核心技术平台,分别在材料、工艺、研发能力和应用开发方面,针对每个技术进行深挖。比如镜面反射膜(ESR),3M已做到能在零点几毫米的厚度上堆叠700多层的薄膜层,实现膜层厚度与纳米级光波长的匹配。”

  科技创新也需紧跟市场需求。杨向宏以胶黏剂为例进行了解释。在工业制造领域,胶黏剂曾被视为不起眼的辅助材料,但如今,它正以分子级精密粘接技术重塑制造业的底层逻辑,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的无缝连接到柔性电子器件的纳米级封装,胶黏剂进阶为“功能化解决方案”。未来,胶黏剂将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一是环保型胶黏剂,实现从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到“零碳粘接”;二是高性能黏接剂,被称为极端环境下的“分子锁”,具有耐极端环境、动态适应性等特点,可应用于C919大飞机机翼碳纤维—钛合金异质材料粘接;三是功能性胶黏剂,被称为黏接剂的“智能材料”,可用于5G芯片封装用各向异性导电胶、生物医用胶、响应型胶黏剂等领域。

  创新热点引领产业变革

  杨向宏分享了精细化工科技发展的热点趋势。一是各种高性能纤维,如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芳纶纤维、陶瓷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口恶唑(PBO)纤维和聚苯硫醚纤维。其中,PBO纤维是有机高性能纤维中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最高的产品,是理想的纺织原料。杨向宏说道:“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PBO细丝就可吊起450千克的重物。”碳化硅纤维也是未来发展热点。在高温、加热与热交换工业领域,第三代碳化硅能实现1500℃长时间耐温;在腐蚀环境和磨削、耐磨损机械领域,碳化硅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和六方氮化硼;在半导体领域,第三代碳化硅可用来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在光学应用领域,高折射率与高热导性使其成为AR眼镜光学组件的理想材料。

  二是高性能新材料,如结构化材料、极端环境材料、能源材料、相变材料、绝热材料、新型催化剂等。其中,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很有前途,如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在-40℃还能保持抗冲击性能,且材料柔韧。同时EBA和各种聚合物相容性好,可作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的改性材料。碳纳米管性能同样优异。其电导率是铜金属的1万倍,热导率也远超其他金属材料,虽密度仅为钢的1/6,但抗拉强度却是钢的100倍,弹性模量与金刚石相当,是钢的5倍,已被大规模应用于锂电池和导电塑料领域。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拉伸强度、耐热性、耐化学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都可以匹敌甚至超越聚醚醚酮(PEEK),但其成本仅为PEEK的1/10至1/5,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电气等领域。

  三是硅基新材料。这是可能颠覆涂料、胶黏剂产业,如含改性有机硅树脂的涂料能承受300℃~700℃的高温,硅醇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硅树脂,也可以改善材料表面性能。


相关推荐

我国科学家利用双极膜重水解离实现氘代酸碱低成本制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徐铜文、特任教授汪耀明和教授李震宇团队,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高效解离,首次揭示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

Wiley以出版之力驱动催化领域创新与全球传播

6月27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主题为 “精准绿色催化与智能合成”的第十八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上,汇聚了国内均相催化领域学术界、出版界与产业界的顶尖专家学者。其中深耕中国市场40余年的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

江西方圆新材高纯芳纶核心原料试产成功

7月8日,江西方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纯度聚合级间苯二胺产品正式开始投放市场,并得到用户应用好评,表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纶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迎来重大突破...

低浓度瓦斯高效利用有了开创性技术方案

7月9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晋平在接受千赢国际网页版登录官网入口 记者采访时介绍,经十余年攻关,其团队研发出人工沸石分子筛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易散逸、难捕获甲烷的有效富集提浓,并将其转化为可...

2025-07-09     山西能源和化工

160分钟!磷美新材料快速完成哈尔滨机场跑道“微创手术”

近日,贵州磷化集团磷美新材料公司技术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薄层修补新材料,仅用2小时40分钟便完成哈尔滨国际机场滑行道修复工程,高效的施工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机场跑道在不停止使用的同时就完成了修复。  ....

隆基装备助力中亚首个绿氢项目

日前,由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共同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以下简称“乌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为项目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07-08     陕西石化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