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华:无损检测的技术达人

  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制管分厂技术支持组组长、高级工程师赵立华,在无损检测领域默默耕耘14载,凭借不服输、爱钻研的韧劲,从初入行业的“技术小白”成长为如今的技术带头人,先后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钻研业务勇担当

  2010年,赵立华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同年7月入职辽阳石油钢管公司。他把全部精力用来钻研业务,补充实践知识。经过不懈努力,他获取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中国特种设备检测协会颁发的多项高级资格证书。2019年,赵立华代表辽阳市参加辽宁省无损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拓宽思路、锤炼技能。

  赵立华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扎根一线,与钢管为伍,与设备为伴。一次管线生产中,X光工业电视突发故障,维修人员无法查出故障点,继续耽搁下去会造成停产风险。赵立华闻讯后迅速奔赴现场仔细排查,确定是DR平板采集信号出现传输故障。他立即更换备件、做好校准,顺利解决了问题。

  在某小口径薄壁厚钢管的检验中,超声波探伤岗位反映产品内部的缺陷检测不出来,质量隐患较大。赵立华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上仪器到现场确认,收集缺陷样板。通过金相、X射线等方式确定缺陷类型,并采取不同方法验证对比,最终确定最优的检测工艺,为后续钢管的高效检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精湛技艺铸匠心

  作为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攻克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责无旁贷。在X光工业电视岗位,该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控制箱对高压发生器的启停进行控制,一旦控制器出现故障,维修耗时长、成本高。了解这一情况后,赵立华认真查阅资料,结合设备结构特点,创新提出采用自动化软件对高压发生器启停进行控制。无数次实验后,他成功将自动化控制应用到现场检测中,消除了控制器故障带来的风险,大幅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

  无损检测是在不破坏产品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射线、超声等手段对产品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赵立华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完成DR平板成像改造、X射线机改造、X射线工业电视探臂改造、超声波焊缝连接装置改造、13.5米加长管改造、D323.9毫米小口径钢管、D1620毫米大口径钢管改造与拓展等10余项改造任务,助力企业拓宽产品范围,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新技术应用上,赵立华先后为公司引进DR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实现了由传统胶片检测向数字化检测的升级。

  多年来,赵立华围绕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解决技术难题8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倾囊相授传帮带

  赵立华说:“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海洋,我的成长得益于企业的培养,所学知识理应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赵立华决心打造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检测队伍。他通过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技能。在相控阵技术引进初期,员工对相控阵设备的调试掌握得不熟练。了解这一情况后,赵立华编制了调试手册,现场进行教学;在样管调试阶段,采取单人考核方式,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调试技巧。他的徒弟鄂梦荞说:“师傅无私倾囊传授,让我们年轻人在成长路上获益匪浅。”

  作为公司技术带头人,赵立华用心“传帮带”,通过授课、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强化一线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提升岗位员工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他已经培养了3名能够独立顶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和20余名一线岗位操作人员。

  无损检测中缺陷的定量、定性尤为重要,而这也成为困扰岗位操作人员和新员工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赵立华注意收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缺陷图片、缺陷样板,并配以X射线底图、超声波缺陷反射波形图及补焊刨出的缺陷形貌,定期组织人员对缺陷类型进行讨论,阐述缺陷评判的要点及方向,从而提高检验人员对缺陷的评判能力。


相关推荐

氢气长输管线用钢管试制成功

  近日,中国石油宝石管业辽阳公司试制氢气长输管道用直缝、螺旋埋弧焊钢管产品,通过了钢管氢环境相容性评价试验。

19家化企上榜宜昌高新技术企业50强

  2月21日,2025年宜昌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2024年度宜昌市高新技术企业50强名单,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化工企业榜上有名。

吉林石化石油焦攻关获突破

  “通过技术攻关,在1月份完成石油焦品质攻关的基础上,2月份产量攻关也取得阶段成果,延迟焦化装置每天加工负荷为3150吨,实现了在大比例掺炼油浆、大循环比操作条件下的历史最高水平。”2月19日,吉...

智慧能源创新实验室落户厦门

  2月19日,嘉庚创新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智慧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厦门大学举行。

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赤铁矿光阳极光电催化水氧化过程中的质子耦合电荷转移机制和决速的氧—氧成键路径。

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独山子石化公司稳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纪实

  2月18日,独山子石化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今年首月汽、柴油交货量达36万吨,创同期新高;化工新材料完成6.95万吨,占公司橡塑产品的27.46%,较去年同期提高2.45%。这些亮眼的经营数据,标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