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自主研发的缠绕结构壁管专用聚丙烯H2483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赢得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具有54年发展历史的老牌炼化企业,大庆炼化深刻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近年来,该公司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减油增特、减油增化、减碳增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石蜡、聚丙烯、绿色甲醇等三大创新产品研发与推广,推动产业链向优、向新发展,彰显出传统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硬核实力。
“小蜡粒”绽放“大光芒”
9月25日,晨光刚漫过大庆炼化厂区,炼油三部一套石蜡成型装置员工张丽娟便带着徒弟韩爱萍来到库房进行盘点。库房里,石蜡按牌号分区码放,粒蜡、板蜡等各类别包装标识清晰、备货充足。这些整齐码放的石蜡产品,将被陆续送到客户手中,用于生产不同品类的产品。
为了打造石蜡“产品巨人”,大庆炼化坚持精益求精,瞄准市场需求,推进创新研发。在5号乳化炸药复合蜡的研发过程中,项目组深入市场开展调研,主动沟通客户需求,从10余种原料中筛选调和组分。
“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动态优化复合蜡碳分布、馏程及含油量等参数,最终才确定产品配方。”研究院二级工程师王治峰说。
今年以来,大庆炼化石蜡产品攻坚进展顺利。“我们不是靠蛮干提产,而是盯着温度找方法,根据季节和原料变化调整蜡油收率、控制脱蜡温度。”炼油三部酮苯脱蜡装置三级工程师刘兴隆介绍说,两套酮苯装置以提升减二蜡油处理能力为突破口,加强与上游装置协同,成功将蜡含油量稳定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提质增产效果显著。
作为我国石化行业的知名品牌,大庆炼化石蜡产品销往国内不同地区乃至国外市场,被应用于蜡烛、纺织、医药等行业。1至9月,该公司石蜡产品销售27.32万吨,以实实在在的产量、效益和市场认可度,成为企业创效的重要支撑点。
“化工料”抢占“新市场”
今年4月,大庆炼化化工三部一套聚丙烯装置顺利完成抗冲共聚牌号EA5076试产,标志着该公司在汽车专用料生产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聚丙烯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大庆炼化矢志高端化、差异化,以硬实力冲出重围,在电力导管、城市建设、汽车制造等领域闯出一片“新蓝海”。
PPR-PA14D系列管材料是大庆炼化聚丙烯的拳头产品,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等优点。该公司瞄准市场需求,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强化客户沟通与科研投入,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产品,不断优化提升产品性能。如今,PA14D系列产品已更新至第三代,始终保持着较高创效能力。
与此同时,大庆炼化通过推进聚丙烯催化剂国产化替代、优化牌号切换方案、精细调整操作参数等举措,提升装置长周期运行水平,保证稳定可靠生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在国内同类装置中,大庆炼化二套聚丙烯装置创下长周期运行最高纪录。
截至目前,大庆炼化已拥有51个牌号的聚丙烯产品,其中7个被认定为新材料,H2464产品成为中国电力电缆MPP导管行业唯一推荐国产原料,实现进口产品替代。聚丙烯产品一个个创新突破成果,正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废秸秆”变身“新能源”
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大庆炼化布局绿色化转型,谋划实施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
今年7月,大庆炼化生产的绿色甲醇产品成功加注在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上,实现绿色甲醇“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全流程贯通。
“前期阶段,我们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掌握航运船舶领域绿色燃料需求,为项目实施做了充足准备。”项目负责人宿志刚说。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后,为我国产出第一滴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摘获我国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
9月22日9时,大庆炼化天然气制甲醇装置操作员张丽准时开始巡检,穿梭在罐区检查储罐压力和液位。罐内储存的精制甲醇产品,是该公司在能源转型和“双碳三新”发展背景下,兼顾当下与长远,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的标志性成果。
9月30日,在天然气制甲醇装置主控室内,大庆炼化几名技术人员正根据运行参数,讨论优化精馏三塔运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相关生产人员持续优化运行操作,通过调整回流比、各塔蒸汽用量等举措,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正在引领未来。近年来,锦州石化始终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加强源头管控和过程减排,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 加强基础管理工...
近日,中韩石化正式启动生物苯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旨在通过科学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生物苯的市场销售与绿色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截至10月7日,中石化荆门石化首批4400吨船用燃料油通过荆荆管道顺利输送至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和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标志着中石化4家驻鄂企业协同打通了燃料油出厂新通道,为共建长江流域“绿色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