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第一期)设立启动会在南宁举行,总规模2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正式开闸,标志着广西科技创新生态迈入“基金驱动”新阶段。该基金由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发起,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机构,将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从“单点补贴”到“基金生态”的转型
长期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早期研发阶段因高风险、长周期特性,难以获得社会资本青睐。此次设立的母基金采用“政府领投、社会跟投”模式,通过“母基金+子基金”架构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的闭环链条。
据介绍,基金原则上不控股被投企业,对单个企业累计投资不超过基金规模的20%,且60%以上资金投向种子期至成长期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营收低于4亿元)。启动会上,中信建投资本专项解读了子基金管理人遴选标准及流程,明确鼓励投资自治区科技成果库入库项目。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睿君表示,广西正处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厚实,欢迎区内外投资机构参与,共享发展红利。
资本汇聚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启动会吸引了200余名区内外投资机构代表及广西各地科技、基金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会。浙商创投、海通开元等近十家机构已明确表达合作意向,计划设立规模3亿至5亿元的子基金,重点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深圳前海恒邦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通认为,会议精准展示了广西的投资方向与项目,让区外机构更深入了解当地机遇。首次到访广西的海通开元投资副总经理李晓东,则看好桂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前景,其公司计划分3期设立5亿元子基金。
广西政府引导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产业,推出精准金融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畅通科技金融循环。
激活科技企业创新动能
“这为科技型企业带来了‘耐心资本’,让研发周期更从容。”广西一家智能微生物检测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行业心声。自治区科技厅指出,基金将填补早期科技投资空白,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资本与创新的良性循环。
按照工作“路线图”,自治区科技厅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投资计划与指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搭建服务平台。据悉,首批子基金预计年内落地,为更多“科技苗子”注入金融“活水”。
此次母基金的设立,是广西从“单点补贴”转向“基金生态”的关键一步,将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是推动产业转型的硬支撑。今年以来,潞安化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部署,紧盯目标节点,强化要素保障,抢抓有利时机,科学组织施工,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在“双节”期间全面升级管理,各生产装置实现了稳定运行,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潮粮收储环节安全可控,整体呈现产供销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良好态势。
10月4日,台风“麦德姆”直扑广东揭阳。在广东石化液体装卸站,计量管理员胡锐紧盯着屏幕,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的脑海里还清楚记得10天前对付台风“桦加沙”的惊险:服务器彻底掉线,过磅数据无法保存,流量计....
近日,江汉油田钟市一段钟112井区2口方案井钟112-1-斜11、钟112-1-斜13井顺利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6.5吨,较年初新井产量翻番,产建提质效果显著。
近日,从北京召开的2025年第十八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传来消息,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的《“学查改立”四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动态清零实践》《基于煤化工行业“数智赋能”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