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全过程监管与社会共治并进

《镇江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已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不仅明确了各级政府与部门职责,更对工业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到利用处置的全过程提出具体要求。

出台有因:长江之畔的紧迫需求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江苏省镇江市,拥有293千米长江岸线,分布着多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省级重要湿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守护长江下游生态安全的关键节点。

“既要管好本地工业固体废物,又要防止外来垃圾入侵,镇江市确实有立法的迫切需求。”镇江市生态环境局法规标准与科技处处长张琦介绍,镇江市丘陵地貌与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使其成为跨区域非法倾倒事件的高风险区,加之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行业集中,处理难题日益凸显。镇江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陈嵘补充道:“镇江市工业固废监管存在现实困境——部门职责边界不够清晰、资源化利用技术储备不足,急需通过立法理顺机制、补齐短板。”

在此背景下,镇江自2023年启动立法程序,在市人大指导、市政府推动及多部门协同下,历经两年深入调研、编撰、征求意见与审查,最终形成共22条的《规定》。

制度亮点:破解监管堵点痛点

《规定》以细化上位法、创新机制设计为核心,其突出亮点体现在“全过程监管”与“社会共治”双轮驱动。

一是跨区域联防联治,全过程监管成型。《规定》以立法形式确立工业固体废物“全程监管”原则,明确提出构建跨部门“执法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并通报检察机关。

值得关注的是,镇江借鉴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治理经验,在《规定》第六条明确,市人民政府可与相关城市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跨区域安全处置。陈嵘介绍:“长三角地区产业互补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为跨区域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物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曾引导本地企业将废盐、废渣等工业危险废物转运至无锡、泰州等周边综合利用处置能力更强、技术更先进的地区,此举既帮助企业节约了处置成本,也有效提升了资源化利用效率。”
    二是社会共治纳入法治框架,公众监督实现多元化。《规定》创新性地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纳入城乡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明确村(居)民委员会的法定协助职责,并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监督。目前,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首页已常态化设置“固体废物有奖举报”专栏,方便社会公众随时反映问题。

三是评估机制与信息公开双轨运行,执法全程透明可溯。依据《规定》,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评估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既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也保障公众知情权。镇江市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吴魁华表示:“我们将对涉危险废物的相关企业实施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规范化评估,及时反馈结果、提供技术帮扶,并持续跟踪整改,实现‘监管—服务—优化’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第四条首次在江苏省设区市立法中明确提出,推进“无废城市”和“无废园区”建设。张琦表示:“立法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使我们能在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交出更扎实、令人满意的镇江答卷。”

普法+执法:确保新规有效落地

据了解,《规定》一经出台,镇江市迅速开展普法宣传。张琦坦言,过去,由于缺乏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进行细化落实,部门及区域固体废物管理职责未能有效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导致工业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高发多发。“我们教育引导企业负责人及固体废物经营运输单位从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企业先懂法,才能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目前,镇江市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等资料5000余份,并通过公示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强化警示震慑。

为确保新规有效落地,镇江市生态环境局还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聚焦企业固体废物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开展严格核查,逐项建立整治清单。

相关推荐

恒通化工深耕环保“责任田”

今年以来,潞安恒通化工公司双氧水厂在保障生产同时,从细微处发力,以常态化举措交出环保答卷。

化工产业绿色转型聚焦提质降碳转化

9月26日,在2025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同期举行的化工产业绿色服务专题会上传来消息,“十五五”期间,化工产业将重点聚焦提升绿色低碳水平,推动从减污减排转向全面提质降碳转化。

从“忧”到“优” ——陕西兴化烟气脱硫装置“重生”记

​“以前巡检,会留意氧化槽是否有异味逸出,在查看在线监测据时心情随着数据波动起伏。现在改造完,设备运行稳定、数据达标,心里踏实多了!”9月下旬的一天清晨,陕西兴化集团公司动力中心员工王小东站在烟气脱硫...

宜化化机获“零碳工厂”认证

近日,湖北宜化集团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凭借其在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突出成效,成功获得“零碳工厂”认证。

广西探索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产业升级新路径

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超200亿元

2025-09-29     广西石化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