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部湾海域油气勘探再获重大突破

中国石化加快首个中深海自营油田建设

  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 3月2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部署在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的海301井获高产油气流,在两个层系分别试获日产1108方、167方油当量,刷新北部湾海中凹陷油气日产纪录。此前,海3斜井已于2024年7月试获1010立方米油当量,两口千方高产探井证实了所在的海3构造整体含油,展现出海中凹陷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成为中国石化战略新区油气勘探的新亮点。中国石化首个中深海自营油田产能建设提速推进。

  理论“破冰”,勇闯海域勘探沉寂区。海中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西南部,距离广西北海市约110公里,自1982年开始油气勘探工作以来,一度被认为资源潜力小、商业勘探价值低,始终未获商业突破。中国石化将该区域作为勘探战略接替新区,全面开展基础研究,建立完善复合油气成藏理论,为后续高产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技“插翅”,打开海底油气宝藏。传统海上地震勘探就像给海下油气藏做CT,中国石化在海中凹陷率先采用OBN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相当于给海下油气藏做核磁共振成像,极大提升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层成像精度,实现有利区带构造与储层的精细刻画,助力海3斜井率先获得高产油气突破。随后,科研团队进一步加强攻关,探索应用“纵-横波联合烃类检测”等新技术,像带上“放大镜”,储层识别精度从20-25米提升至10-15米。充分发挥地质工程一体化专家工作室作用,加强方案设计优化和审查,保障了海301井的成功实施,证实了所在的海3构造发育凝析气、挥发油、轻质油、中质油等4种油气藏,展现了海中凹陷勘探潜力大,成为中国石化战略新区油气勘探的新亮点。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增长极。近年来,中国石化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在海洋油气领域研究及勘探开发上持续发力,在海域复杂油气成藏理论、高温高压钻井和大位移钻井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从“深地”到“深蓝”的跨越。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打造中国石化海上千万吨级油气资源接替阵地,持续推动中深海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迈向深蓝,助力我国海洋油气事业发展。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专注于中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和工程服务,其前身为新中国第一支海洋石油勘探队伍,勘探开发油气田遍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海外海域,先后发现了平湖、春晓等19个油气田,实现了东海和南海油气重大战略突破,为国家海洋油气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上海海洋石油局将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原则,全力推进北部湾盆地优质规模油气藏整体评价与开发方案优化研究,加快涠洲油田及海中新区油气田产能建设。

  中国石化持续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质量发展。多年来,中国石化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推动高水平国际能源合作,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率先启动“深地工程”、落实4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重庆建成中国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在胜利济阳高效建设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累产突破100万吨,新兴、溱潼油田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8亿吨。2024年,中国石化生产原油3578万吨、天然气396亿方,连续7年保持箭头向上、创历史新高。


相关推荐

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发现新型抗病毒剂,有效抑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5月9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殷利民作为第一作者,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Bulletin》(影响因子18.8)上在线发表“C.....

信发化工氧化铝焙烧智能系统投运

  近日,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投运。

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制备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北京化工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

  5月11日,北京化工大学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光催化分解塑料技术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

废水变能源 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制氢试验完成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完成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攻克了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