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我国万米深层首筒岩芯交接仪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简称党史馆)举行,来自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万米段的岩芯入藏党史馆,丰富了党史馆馆藏,有助于全面展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继铁人王进喜塑像等系列展品后,中国石油第二次入藏党史馆的展品。
我国万米深层首筒岩芯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交接仪式现场。(张旭 摄影)
近年来,中国石油实施万米深地科探工程,不断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平。今年年初,深地塔科1井于地下10910米深处胜利完钻,成为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在钻探期间,这口井成功取回了我国首份万米岩芯。万米岩芯成为人类在万米以下获取的最为完整的岩石样本,可作为研究地球演化的直接证据,对于地球科学研究意义重大。不少专家认为,其珍贵程度堪比月壤。
本次入藏的岩芯,是深地塔科1井在万米段获得的首筒31块岩芯中的第5块,来自地下10043米,距今约5亿年,即中寒武世。该岩芯孔洞内残余的沥青,首次证实了万米深层仍发育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标志着我国纵向勘探深度拓展至万米以深。
“中国石油此次捐赠的岩芯,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之下,石油战线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我们责无旁贷把它保管好、展示好,并用好这些实物背后的故事、蕴含的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跟党走。”党史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宗远在仪式上向中国石油颁发收藏证书并表示。
据了解,该岩芯的获取过程极其艰难。据塔里木油田负责同志介绍,万米之下,井底温度高达220摄氏度,压力突破1450倍标准大气压,接近11公里长的钻具在井眼内旋转,抖动得像面条一样。而取芯操作又要求钻具平稳,且在万米深层极高应力下,地层岩石极易破碎,取芯难度极大。
同日,另一块同一深度的岩芯入藏中国石油展览厅。
中国神华8月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通知,初步考虑拟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8...
2025年8月2日,由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中国聚氨酯弹性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来自行业内外的4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聚氨酯弹性体的技...
8月3日11:12时,随着“新润洋”轮顺利离泊,原油码头又一次迎来里程碑时刻,克服“丹娜丝”、“韦帕”双台风影响,19天完成8艘VLCC轮接卸作业,创造开港以来作业效率新纪录。 为保障原油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