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日前,蓝海新材料公司正式聘任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绿色低碳和新材料科创中心主任谢萍为“蓝海学者”。这是“蓝海学者”计划启动以来签约的第二位专家。

  “蓝海学者”计划是蓝海新材料坚持创新驱动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专家,组建智囊团队,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近年来,蓝海新材料始终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立足企业发展定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造蓝海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顶层设计 做优科技创新基因

  科技创新是蓝海新材料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实现新材料领域突破、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蓝海新材料系统构建了科技管理体系,设置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创新联合体理事会,形成“战略决策—资源统筹—技术攻关”三级管理架构。科学技术委员会围绕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生物制造、高端碳材料四大攻关方向,负责科技创新战略规划、重大项目把关定向。创新联合体理事会聚焦前瞻性技术,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工程转化中心与产品开发中心的全链条布局,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周期衔接。同时,该公司还组建科创中心,推进四大攻关方向的科技工作和上述三个中心建设。

  2024年,蓝海新材料被纳入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会员,目前牵头参与包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炼化转型升级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地区公司级科研项目等十余项科技研发项目。

  搭建技术支撑平台  打造产业转化生态

  基于科技研发方向及体系,蓝海新材料构建了功能性能管理平台、聚合物平台、生物制造与合成生物学平台、高端碳材料平台、绿色低碳平台、后加工平台和支撑技术平台。各平台既独立深耕专业领域,又通过数据共享与技术联动形成协同效应,为多维度技术突破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并将实验室成果快速导入产业化阶段,形成“研发—中试—工业化”的完整链条。

  2025年年底,蓝海(南通)中试基地将基本建成,以培育发展成为国家级中试基地为目标,衔接省市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上下游布局,促进概念验证及成熟技术孵化发展,为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平台载体,将高端新材料的中试基地由“试验田”转化成“高产田”。此外,蓝海新材料还通过联合中国昆仑工程、寰球工程、常州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组建涵盖“技术研发—工程转化—产业实施”功能的创新联合体,积极对接走访中国石油石化院、深圳新能源研究院、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一流技术研发单位,挖掘成熟技术转化潜力,重点突破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加速科研成果工业转化孵化。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蓝海新材料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构建科研和服务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三级人才梯队,探索将科研人员比例提升至50%,打造超常规人才体系,真正实现科技驱动和需求引领。该公司还坚持人才强企,聘任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和前瞻性判断力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组建“蓝海学者”专家团队,“借脑”“引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提升蓝海核心竞争力。

  此外,蓝海新材料为加速青年人才成长,推出“导师带徒”定制化培养计划,构建理论实践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精选专业技术专家担任导师,为每位青年科研人员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通过“一对一”指导、“项目制”培养等方式,实现技术传承与创新突破的有机结合。

  从“三化”入手 打造新质生产力

  在高端化方面,蓝海新材料拟新建的18套装置全部实现国产化,诸如α-烯烃、乙丙橡胶、碳纤维等具有优异性能和特定功能的新材料,满足高端领域需求。

  在绿色化方面,蓝海新材料立足做优环保基因,着力提升电气化率,积极打造耦合新能源与新材料的“零碳工厂;同时先行先试绿色发展,主动探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规划建设“功能化+可循环”材料全生命周期新体系;坚持源头管控与智能预警并举,创建无异味工厂,并将ESG理念融入战略顶层设计,打造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标杆。

  在智能化方面,蓝海新材料全面推行融合智慧工地和一体化工程管理的IES,实现工程建设的“全感知”;在生产运行期,构建多场景、多层次的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应用,高标准建设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蓝海新材料将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走一条“和而不同”的发展之路。


相关推荐

我国科学家利用双极膜重水解离实现氘代酸碱低成本制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徐铜文、特任教授汪耀明和教授李震宇团队,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高效解离,首次揭示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

Wiley以出版之力驱动催化领域创新与全球传播

6月27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主题为 “精准绿色催化与智能合成”的第十八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上,汇聚了国内均相催化领域学术界、出版界与产业界的顶尖专家学者。其中深耕中国市场40余年的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

江西方圆新材高纯芳纶核心原料试产成功

7月8日,江西方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纯度聚合级间苯二胺产品正式开始投放市场,并得到用户应用好评,表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纶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迎来重大突破...

低浓度瓦斯高效利用有了开创性技术方案

7月9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晋平在接受千赢国际网页版登录官网入口 记者采访时介绍,经十余年攻关,其团队研发出人工沸石分子筛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易散逸、难捕获甲烷的有效富集提浓,并将其转化为可...

2025-07-09     山西能源和化工

160分钟!磷美新材料快速完成哈尔滨机场跑道“微创手术”

近日,贵州磷化集团磷美新材料公司技术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薄层修补新材料,仅用2小时40分钟便完成哈尔滨国际机场滑行道修复工程,高效的施工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机场跑道在不停止使用的同时就完成了修复。  ....

隆基装备助力中亚首个绿氢项目

日前,由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共同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以下简称“乌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为项目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07-08     陕西石化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