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 近日,河南油田水驱油藏工程研究专家张连锋正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3+2"技术的阶段应用成效。这支团队目前己累计实施“3+2"技术22井次,日增油62.9吨,阶段增油1.12万吨。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不断探索三次采油增效技术,创新研发“3+2”技术,现场应用后见到良好效果:有效延长了化学驱增油高峰期,提升了剩余油开发效果。
“3+2”技术,就是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充分发挥驱油体系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调整动态非均质性的特点,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引导、培育、壮大,逐渐形成“油墙”,二次井网重构定向动用剩余油,最大程度延长化学驱增油高峰期,从而实现高效开发。
河南油田有化学驱动用区块29个,覆盖储量9578.7万吨。历经多年的三次采油开发,地下通道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畅通无阻、有的却像“羊肠小道”,导致注入的化学剂顺着优势通道窜流,效果不佳。为此科研人员转变开发思路,一边优化驱油体系,提高“驱”油性能;一边通过运用“推、拉、压”等方式,调整地下的流线流场,使驱油剂均衡推进,从而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聚集起来。
“受地下油藏复杂条件的限制,采油时机也因井、因层、因油藏而异。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只有实现“网·剂·油"的全程协同匹配,才能实现“油墙”动用最佳、均衡驱替最优、效果保障最强。”河南油田研究院三次采油研究室主管师杨光辉说。
按照这一思路,科研人员因井施策,针对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的单元,通过注入、开采交叉进行的耦合注采方式,调井、调层,主动封堵高含水、高窜流层段,促使剩余油重新富集形成“油墙”,这项技术在下二门H2Ⅳ油组成功实施。下5-420井日产油由0.8吨上升到了7.2吨。
针对剩余油尺度小、高度分散、无井控制的区域,通过控强提弱、耦合注采等技术,部署靶向调整井、侧钻井,在下二门H2Ⅳ油组、双河油田Ⅳ4层系应用该技术,调整井T6-249井日产油16吨,侧钻井K425C1井日产油7吨。
“创新应用‘3+2’协同增效技术,正是根据剩余油的变化规律,‘油墙’形成时机,动态匹配井网与驱油剂协同作用,有效破解了剩余油分布零散、驱替效率低的难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驱剂与井网的协同机制研宄,扩大‘3+2’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应用效果。”张连锋说。
在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领域,表面改性技术正成为提升纳米材料性能的关键手段,其中二甲基二氯硅烷(DDS)处理技术在气相二氧化硅功能化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效果。 气相二氧化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填料,通....
10月13日上午9时20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注采2-7班班长刘珂铭正在班前会上开展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为确保秋季用电安全和驾驶安全,预防电器设备故障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国石油大
本报讯近日,从长城钻探西部钻井分公司获悉,随着榆37-3ZH5井光纤信号回传正常,标志着该公司“储气库管外永置式光纤完井”技术首次现场试验成功。
金秋时节硕果盈,捷报频传启新程。近日,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暖心三送”活动,为步入大学和高中的职工子女送去组织的关怀与祝福。
10月11日上午8时30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注采2-7班班长刘珂铭正在班前会上开展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为确保秋季用电安全和驾驶安全,预防电器设备故障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国石油大
近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延安炼油厂氮封油箱油雾回收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实施,不仅大幅降低了润滑油箱油气排放浓度,更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油污堆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