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第四届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肥料新质生产力大会同期举行的圆桌对话上,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崔凯围绕发展肥料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规划作了发言。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崔凯
中化化肥作为国资央企,一直关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商业战略,把生物技术和生物肥料作为未来的主航道,也是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的一个方向。我们认为生物技术能够提升养分使用效率,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生物技术的本质,是着眼于整个生态和人类永续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中化化肥“生物+”的战略,并在2023年第一届生物农业大会上发布了此战略。
“生物+”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三”,即基于三个维度打造三大系列产品,并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维度和与之相应的第一大系列产品,是关注养分被作物在根系微生态环境下吸收的过程,我们针对性地生产了一系列养分高效类产品,如高效的氮磷钾功能性复合肥。第二个维度和与之相应的第二大系列产品,是关注根系对养分的利用,即养分在作物体内通过新陈代谢转化成植物本身的有机物。对此,我们开发了生物制剂类产品,对作物代谢和抗逆进行调节。第三个维度和与之相应的第三大系列产品,是关注养分的大生态循环。我们针对性地研发了土壤健康类产品,如针对盐碱地的土壤调理产品。三个转变是指业务规划由单品销售模式转向组合销售模式,同时融入农技服务赋能,最终形成“产品+服务”的销售模式。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中化化肥将继续加大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包括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制种等方面的投入,并保持业内最大的农业科研平台的优势。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与使用效果方面,在农业投入品和农技服务赋能上,中化化肥将持续输出综合种植方案。同时,中国中化也将继续打磨农业大数据AI模型,为种植业赋能。此外,中化化肥通过与业内媒体的合作,带动政产学研的交流与沟通,最终推动和实现整个行业产业格局的重构和发展。
作为广东的一家中小企业,二十几年来,拉多美所做的一些事情,刚好是符合肥料新质生产力的一些要求。
贵州磷化集团的高浓度磷肥产能占全国1/3,实际生产量占全国1/4,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但在新质生产力促进磷肥创新方面,目前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
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市场的需要。现在种植大户越来越多,他们对肥料的性价比和投入产出比较重视,所以企业自身必须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中国化肥的发展历程中,复合肥企业每个阶段都因农业需求的不同而催生了不同的新质生产力。当前阶段,三宁化工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想让人类健康得到保障,就要做“聪明的肥料”。我认为健康、聪明的肥料,一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及微生物等,和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