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第四届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肥料新质生产力大会同期举行的圆桌对话上,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国斌围绕发展肥料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规划作了发言。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国斌
在中国化肥的发展历程中,复合肥企业每个阶段都因农业需求的不同而催生了不同的新质生产力。当前阶段,三宁化工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针对长江中下游冬闲田油菜种植难题,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合作,研发了防治根结线虫的油菜专用肥,经过3年试验示范,示范田根结线虫大幅度减少,油菜亩产提高到400~500斤,目前已在湖北、江西、湖南等地进行推广。
二是针对近年频发的干旱灾害,开发了抗旱、保水的功能性肥料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针对农产品口感下降问题,通过添加无机养分和采用土壤调理技术,开发了“寻原”系列产品,致力于恢复农产品原有风味。
未来,我们将坚持“两手抓”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紧抓需求端,深入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致力于提供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满足用户期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持续推动生产过程的创新突破。依托三宁化工武汉研发中心的人才优势,结合先进生产装备,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升级。
以磷酸二氢钾为例,我们创新性地采用硫酸氢钾转化工艺替代传统的氢氧化钾转化法。这一工艺革新带来了显著提升:产品比重更小,晶体形态由颗粒状转变为针状,水溶性大大增强。我们还在持续优化和调整化肥生产工艺,通过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创新手段,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广东的一家中小企业,二十几年来,拉多美所做的一些事情,刚好是符合肥料新质生产力的一些要求。
贵州磷化集团的高浓度磷肥产能占全国1/3,实际生产量占全国1/4,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但在新质生产力促进磷肥创新方面,目前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
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市场的需要。现在种植大户越来越多,他们对肥料的性价比和投入产出比较重视,所以企业自身必须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
中化化肥作为国资央企,一直关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商业战略,把生物技术和生物肥料作为未来的主航道,也是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的一个方向。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想让人类健康得到保障,就要做“聪明的肥料”。我认为健康、聪明的肥料,一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及微生物等,和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二...